美國總統川普周日(4 日)表示,他已授權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立即啟動程序,對所有在國外製作的電影徵收 100% 關稅。他表示,要讓電影重新在美國拍攝。
川普在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說,美國電影業正在迅速消亡,其他國家提供各種各樣的激勵措施,以吸引美國電影製作人和工作室離開美國。
他表示,好萊塢和美國許多其他地區正在遭受重創,這是其他國家的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
目前好萊塢有多部大片在全球多地取景拍攝完成,並亟待上映,包括《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迪士尼和 20 世紀影業的《阿凡達:火與灰》。漫威影業的《復仇者聯盟 5:毀滅之日》也已經在倫敦開拍。
美國商務部前高級官員、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萊因施(William Reinsch)表示,如果其他國家 / 地區對川普的電影關稅展開報復,將給美國電影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我國失去的遠多於獲得。」他說。
據《第一財經》周一報導,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國際貿易系教授崔凡就對電影徵稅的複雜性和挑戰提出疑慮。他說,如果是徵收票房收入 100%,等於「禁止外國電影進入美國市場」,也可能是以類似銷售稅的方式,價外一比一徵收。
他表示:「川普提到在國外製造的電影,是否涵蓋所有在境外取景、在境外有後期製造環節的電影?對於電影行業來說,票房遠比製造流程重要。用貨物貿易那套原產地規則套服務貿易,意義有限。川普政府要對此如何徵稅,確實很難準確推測。」
崔凡稱,服務貿易是無形,因此一般認為服務貿易沒有關稅。
「在關貿總協定初建的時候,電影進口必然伴隨膠片進口,因此被視為貨物貿易,關貿總協定第四條對此還有特殊配額紀律的規定。後來服務貿易談判開啟,電影又被視為服務貿易,納入一些國家的服務開放承諾。」他說。
「世貿組織在上世紀末設想,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有可能各成員會對跨境電子傳輸徵稅,於是在美國主導下,達成了各成員對電子傳輸暫時免徵海關稅收的規定,這一暫免政策延續至今。」崔凡表示,這裡暫免的是海關稅(customs duty),不是關稅(tariffs)。
崔凡說,服務貿易開放主要分為市場准入和給予國民待遇兩個環節。如果針對外國電影在本國的票房收入徵收和本國電影不一樣的稅,可以理解為國民待遇例外。世貿組織成員可以在承諾表上列出這種例外,談判通過後,構成承諾的一部分。
世貿組織網站上美國的服務貿易承諾表顯示,美國在對影視服務作出開放承諾時,沒有列出類似國民待遇例外。
崔凡稱:「服務貿易中,歐洲各國對文化產業的開放問題一直堅持有例外保護措施。儘管如此,美國電影在歐洲仍具有壓倒性優勢。如果川普真的對外國電影加稅,之後會產生怎樣的連鎖反應,有待觀察。」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