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洲各國領導人和經濟學家仍在消化美歐貿易協議細節時,一些專家指出,這份對歐盟集團堪稱壞消息的協議,卻可能意外提振英國的經濟,使其成為這場貿易博弈中的間接受益者。
這項協議的核心影響之一,在於美國對歐盟輸美商品徵收 15% 的新關稅。相較之下,英國此前已與美國達成 10% 的關稅協定,此刻這一較低的稅率顯現出其戰略性優勢。
Investec 首席經濟學家 Philip Shaw 指出:「理論上英國將從中獲益。歐盟 15% 的新關稅,意味著英國對美出口商品相對更便宜,可能促使美國企業轉向英國採購,從而提振英美貿易。」
Lubbock Fine 律師事務所德國業務主管奧特曼(Alex Altmann)在協議公布後立即發布的研報中進一步強調,更低的關稅將使英國商品對美國消費者更具價格吸引力,進而擠壓歐盟產品的市場份額。
奧特曼深入分析:「英國較低的關稅稅率,將強烈刺激歐盟企業將部分產能轉移至英國或擴大現有設施。」他特別強調,利潤率本就微薄的歐盟製造商為規避關稅擠壓,可能被英國閒置的脫歐後產能所吸引,「英國或成為該協定最大的間接受益者」。
英國的獲益不僅僅源於其自身的低關稅。Philip Shaw 表示,歐盟成功將關稅稅率鎖定在 15%,遠低於川普先前威脅徵收的 30%,這一結果同樣對英國有利。
Shaw 解釋道:「歐盟得以避免更嚴苛(即 30%)關稅制度可能引發的經濟大幅下滑,以及兩大貿易集團之間潛在的報復性措施。作為英國主要貿易夥伴,歐盟經濟免於衰退意味著英國對歐出口得以避免萎縮。」
這表明,即使歐盟面臨挑戰,其經濟的相對穩定也間接保障了英國的貿易利益。
潛在紅利能否兌現?仍存變數
然而,這份潛在的紅利能否完全兌現,仍存在一些變數。丹頓律師事務所國際貿易律師 Beth McCall 認為,美歐最終達成協議,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英國的潛在優勢。
她表示:「如果美國真對歐盟祭出 30% 關稅,相比英國 10% 的稅率將形成巨大價差吸引力。」她認為目前 5% 的稅率差雖仍具競爭力,但效果顯現需待現有合約到期後,美國進口商逐步轉向低關稅國家採購。
關於關稅影響的傳導時效,目前仍存在廣泛爭議。企業普遍預警關稅將侵蝕利潤,經濟學家則擔憂對經濟成長的抑制作用。但由於貿易協定諸多細節尚未明確,其精確影響仍難以量化,部分效應(如消費者成本上升)可能存在滯後性。
McCall 總結:「無論 10% 或 15% 的稅率,英美歐企業面臨的貿易環境都已比三個月前嚴峻得多。」
這項判斷揭示了全球貿易格局正在經歷的根本性重構,而英國憑藉其獨特的關稅地位和脫歐後的靈活性,有望在這場變革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