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有報導稱,為了迫使蘋果 (AAPL.US) iPhone 生產撤出中國,蘋果正積極在印度擴張組裝工廠,且美國銷售的多款 iPhone 機型都產自印度,但外媒分析指出,蘋果的供應鏈仍高度依賴中國,完全轉型恐需數年時間與數十億美元投入。
根據報導,儘管蘋果 CEO 庫克近兩個會計年度多次強調,銷往美國的 iPhone 主要由印度生產,確實避免了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的高額關稅,但未提及印度生產背後仍深度依賴中國的事實。
《蘋果在中國》(Apple in China: The Captur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Company)一書作者 Patrick McGee 就指出,印度是 iPhone 的「來源」僅指最後組裝階段在印度完成,產品的核心供應鏈依然由中國掌控。
McGee 表示,iPhone 由上千個精密零件組成,這些零件主要在中國經過切割、塑形、雷射焊接、蝕刻等複雜工序,由數百萬中國工人負責生產。
最後,這些子組件會被運往印度,由數萬名工人負責最終組裝與包裝,成為名義上的「印度製造」。
McGee 指出,若蘋果強行將生產線完全遷出中國,不但需要數年時間、耗費數百億美元,還會為蘋果與中國政府和消費者帶來「不必要的摩擦」。
對於 iPhone 生產回流美國的可能性,《彭博》記者 Mark Gurman 則表示,「任何宇宙都不存在這種可能性,」因為這涉及龐大時間和成本,在現實中難以實現。
報導同時揭露,中國政府並未袖手旁觀,而是正不斷加強對蘋果供應商設備的出口管控,企圖阻止生產設備離開中國。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