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取消了對價值低於 800 美元商品的進口關稅豁免,即所謂的「小額豁免」(de minimis goods) 政策,導致部分美國消費者收到國際航運業者寄來的意外高額關稅帳單,引發了市場上的「最大混亂」。
隨著這項政策變革於 8 月 29 日生效,這是美國近百年來的首次,現在即使是小額個人訂單也開始面臨對美國貿易夥伴徵收的高額關稅。
這項改變是川普總統關稅推動的一部分。自新規定生效以來,許多美國客戶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了他們收到來自 DHL、聯邦快遞 (FedEx) 和聯合包裹服務 (UPS) 等主要運輸公司寄來的驚人帳單,而這些費用並未在外國商家下單時被告知。
例如,經營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復古電腦修復業務的 Thomas Andrews,收到 UPS 寄來價值 750 美元電腦零件的約 1400 美元關稅帳單,他形容這簡直是「敲詐勒索」。儘管 UPS 後來證實最初的費用有誤,實際應為約 110 美元,但 Andrews 為了避免支付高額費用已拒絕收貨,結果仍被收取約 50 美元的退貨運費。
同樣,舊金山灣區的軟體工程師 Robert Wang 也遇到類似情況,他收到一個價值 300 美元瑞典鋁製電腦機殼的 620 美元關稅帳單。在緊急查詢後,他確認這筆費用是川普針對某些鋁製品徵收的 200% 關稅,最終他也拒絕了收貨。
這項政策不僅衝擊了消費者,也讓相關企業左右為難。貿易和海關實務諮詢公司 Kroll 的聯合負責人 Nick Baker 表示,許多依賴美國客戶的外國企業面臨艱難的抉擇:要麼自行吸收關稅成本,要麼將其轉嫁給客戶,這可能會嚇跑潛在生意。因此,許多外國商家已在社群媒體上宣布暫停向美國發貨,導致進入美國的郵件流量下降了約 80%。
美國本土的小企業也受到影響。經營一家從歐洲轉售商品實體店鋪的 Herm Narciso 及其妻子,收到價值約 600 美元西班牙手提包的 1041.44 美元關稅帳單。他們計劃提出異議,但擔心漫長的處理時間及持續的費用會讓他們利潤微薄的生意難以存續。
運輸公司也面臨挑戰,他們不斷收到客戶對費用的質疑以及要求退回包裹的訊息。DHL 表示,他們「致力於在近期關稅變化中支援客戶」,並提醒客戶注意品牌商的運輸政策,同時強調關稅是支付給美國政府的。
雖然外國商家有義務提供商品分類資訊,這是關稅計算的關鍵,但從法規角度來看,作為「記錄進口商」的客戶最終需對資訊的準確性負責。
美國政府方面,川普政府強調這些關稅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 (CBP) 更指出,此項小額豁免規則的改變對於阻止小規模非法毒品包裹及毒品成分流入至關重要。
CBP 的貿易辦公室代理執行助理專員 Susan S. Thomas 表示,外國運輸公司和郵政業者已被賦予明確的時間表、詳細指導和多種合規選項,並宣稱物流業已「以最小的干擾適應了這些變化」,「8 月 29 日終結的,是犯罪分子利用美國邊境的途徑」。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