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川普政府打壓高等教育政策影響,美國學者紛紛轉向歐盟申請研究資助。歐盟今年收到創紀錄申請數量,其中針對青年研究人員的美國申請者較去年激增近三倍,歐盟研究專員表示將為受影響科學家提供發展機會。
「總體而言,美國目前的情況並不樂觀,」歐盟研究專員 Ekaterina Zaharieva 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我們並不為科學家們的遭遇感到慶幸,但希望為這些科學家提供繼續研究工作的機會。」
申請數量創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川普政府取消數十億美元聯邦研究經費,在尋求全面削減預算的同時,取消針對多樣性和氣候變遷等被認為與其政策不符領域的補助。
政府也凍結資金,以向哈佛大學為首的學術機構施壓,要求改革治理制度等,促使部分學者和學生前往其他國家尋求發展。
此外,川普政府也對參與美國聯邦資助研究計畫的國際合作大學祭出更嚴格的資訊揭露規定,包括審查來自其他國家的額外資金並控制智慧財產權。
由於川普政府大砍研究經費、限縮學術自由,各國趁機搶挖美國學者。2025 年,歐盟基礎研究資助機構歐洲研究理事會 (ERC) 和歐盟博士及博士後研究計畫瑪麗居禮行動 (MSCA) 的申請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針對青年研究人員的 ERC 資助申請較去年增加 22%,達創紀錄的 4,807 份申請。其中近 250 份來自歐洲以外地區,包括 169 份來自美國,幾乎是 2024 年數量的三倍。
針對資深研究人員的 ERC 資助申請數量較去年增加 31%,較 2023 年更大幅增加 82%。MSCA 博士後獎學金則收到 17,058 份申請,創下歐盟研究框架計畫 40 年來任何資助計畫的申請紀錄。
歐盟推「選擇歐洲」戰略
雖然 Zaharieva 未明言川普政策正在幫歐洲搶人才,但她強調:「激烈的競爭關乎人才,而非資金,每個人都想吸引優秀人才。」
她表示,美國研究人員對歐洲興趣大增,恰好呼應歐盟 5 月推出的「選擇歐洲」策略,該策略旨在協助創新企業在歐盟內落地發展。
她本周稍早已與多位私人投資者會面,商討成立「歐洲加速器基金」,鎖定 AI、量子計算、半導體和生技等戰略產業。
包括諾和諾德 (NVO.US) 的母公司、丹麥主權財富基金 EIFO 及西班牙 Criteria Caixa 都有意參與。基金規劃明年春季啟動首批投資,初期規模 25 億歐元,後續將擴大至 50 億歐元。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