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州長紐森 (Gavin Newsom) 與州議員周一 (30 日) 通過對《加州環境質量法》(CEQA) 的重大修改,這項立法被支持者譽為州內推動住房建設的歷史性一步。
面對嚴重的住房短缺與生活成本危機,州長強調加州已無法再等待。新法案綁定於 3211 億美元的州預算中,並於周二生效。
CEQA 實施 50 餘年,原意在於保護環境、減緩郊區擴張,並賦予環保人士與受影響社區阻止不受歡迎項目的法律工具。然而,該法也被批評為導致住房危機的元兇之一。
支持改革者指出,CEQA 常被用作阻礙經濟適用房建設的「武器」,或被勞工團體與商業對手用作談判籌碼。加州建造房屋平均耗時 4 年,大城市甚至更久,顯示 CEQA 導致項目延誤、成本飆升。該法甚至曾被援引阻礙自行車道或大學宿舍建設。
本次立法核心內容包括:明確豁免城市填充區新建住宅專案適用 CEQA,意味著未來針對此類住房項目因環境違規提起的訴訟將無法阻止或延緩建設。此外,新法也全面簡化 CEQA 審批流程,加速住房與基礎設施建設。
兩項主要法案將使高密度住宅項目 (不位於環境敏感區) 豁免 CEQA 審查,並大範圍簡化訴訟程序,同時為農工住房、托兒中心等項目提供豁免。改革還將使閒置購物中心改造為公寓等項目變得更容易。部分工業項目如半導體和電動車工廠也獲得豁免。
州長紐森表示,這是加州現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住房改革,早已逾期。他強調,若無法解決住房問題,民眾將失去對政府的信任。
然而,這項改革也引發爭議。部分民主黨議員對法案在預算案中匆忙通過表示擔憂,認為這是不民主且不恰當的「大規模政策變革」。環保團體與部分原住民部落也反對,稱 CEQA 是「我們的環境權利法案」,確保公眾了解項目影響,而新法「損害了社區和生物多樣性,選擇讓他們噤聲」。
加州原生植物學會的 Nick Jensen 警告,這會對社區和生物多樣性造成巨大危害。環保組織遊說者 Kim Delfino 直言,這是她 25 年環保生涯中「對瀕危物種最具毀滅性」的法案,如同在生態保護上「炸了一個大窟窿」。部分勞工團體亦擔憂其可能導致工廠污染。
儘管存在爭議,改革已生效。州參議員 Scott Wiener 表示,此類立法生效需要時間才能見效,可能需要五到六年才能顯著增加產量,其影響將是「未來數十年」而非短期。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房地產法教授 Christopher S. Elmendorf 指出,這是自 1970 年代中期以來最大的一次 CEQA 改革,意義重大。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