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數集體上漲,創業板指漲超1%,有超4000只個股上漲。
港股恆生科技指數4月8日以來累計漲超20%,步入技術型牛市。
A股、港股創新藥再度走強。A股的常山藥業、舒泰神、睿智醫藥、眾生藥業等多股漲停。港股的金斯瑞生物科技、四環醫藥、諾誠健華等大漲超10%。
自4月9日觸底反彈開始,A股、港股創新藥便持續走強,截至6月9日收盤,A股創新藥指數大漲31.5%,港股創新藥指數大漲61.54%。
ETF方面,廣發港股創新藥ETF、富國恆生醫療ETF、萬家港股創新藥ETF基金、景順長城港股創新藥50ETF漲超4.5%;大成恆生醫療ETF基金、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匯添富港股通創新藥ETF、銀華港股創新藥ETF、南方恆生生物科技ETF、嘉實恆生醫療指數ETF、華夏恆生醫藥ETF、華泰柏瑞恆生創新藥ETF、匯添富恆生生物科技ETF、易方達港股通醫藥ETF、平安港股醫藥ETF、易方達恆生創新藥ETF、博時恆生醫療ETF、銀華港股通醫藥ETF、永贏港股醫療ETF漲超4%。
多隻港股創新藥ETF年內漲幅突破50%,恆生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ETF、恆生醫療ETF年內漲超55%,領跑ETF市場。
經過4年的深度回調,港股創新藥今年絕地反擊,業內人士認為,這其中創新藥出海是重要推動力。
此前,三生製藥宣佈其與跨國藥企輝瑞就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SSGJ-707簽訂了總額超60億美元的獨家許可協議,並以12.5億美元首付款創下國產雙抗藥物License-out首付款紀錄。同時,輝瑞還計劃在該合作協議生效日認購三生製藥價值1億美元的普通股股份。
2025ASCO年會落幕,國產新藥入選數量再創新高。今年ASCO年會由中國學者主導併入選的研究摘要達74項,包括34項口頭報告、32項快速口頭報告、8項臨床科學研討會,入選的國產新藥數量繼2024年55項後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備受關注的最新突破摘要數量達11項,覆蓋瘤種廣泛且涉及多項最新前沿技術。
此外,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第85屆科學年會則將於6月20日在美國芝加哥McCormick會展中心召開,大會上同樣有國內創新藥企發佈多項重磅突破報告。
中泰證券研報表示,2024年以來,海外CPI月度數據雖有波動,但海外有望逐步進入降息節奏,投融資改善預期有望邊際向好,預計海外收入為主的一體化CRO/CDMO及國內臨床前CRO有望迎來估值修復機會;源於CRO板塊受國內外投融資環境、不利因素影響較大,但隨着國內政策逐步發力,預計板塊有望逐步恢復,持續關注臨床CRO投資機會。
興業證券指出,我們認為創新藥板塊景氣度可持續,“創新+國際化”創新藥產業趨勢不變,始終是醫藥板塊的核心方向,政策支持+全球競爭力持續加強+商業化盈利兌現。同時,可關注基本面開始改善的創新藥產業鏈,海外業務方面訂單和業績已開始恢復,國內業務具備自主可控邏輯。國內方面,2025年需求有望迎來複蘇,若經濟基本面預期轉好,消費醫療領域(醫療服務、中藥OTC與連鎖藥店等)基本面有望實現回升。同時,醫療器械2025年亦有望迎來改善。此外,AI醫療作為科技方向,有望為醫藥產業帶來新的變化,其產業趨勢值得重視。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