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創新藥繼續爆發,樂普生物-B、康諾亞-B、康方生物漲超11%;三生製藥、科倫博泰生物-B、百濟神州漲超 8%。
恆生創新藥ETF、港股通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ETF、港股通醫療ETF富國、港股創新藥ETF、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港股通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ETF基金、恆生創新藥ETF、恆生醫藥ETF、港股創新藥50ETF、恆生生物科技ETF、恆生醫療ETF、恆生生物科技ETF、港股通醫藥ETF、恆生醫療ETF嘉實、恆生醫療ETF基金、港股醫藥ETF、港股通醫藥ETF漲超3%。
消息面上,多重利好來襲:
1.7月15日,國家醫保局消息,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工作日前啟動。本次集採堅持“集採非新藥、新藥不集採”的原則,也就是説臨床使用成熟的“老藥”才會納入集採範圍,創新藥不會被納入集採。
2.中國生物製藥公佈以5.01億美元收購禮新醫藥(LaNova)剩餘95.09%股權。花旗發表報告指,中國生物製藥收購禮新醫藥將進一步擴展中生製藥創新產品線。這宗交易也是中國製藥業的一個里程碑。
3.高盛發佈的研報直言:中國Biotech板塊正進入結構性重估窗口期。當前中國生物技術公司整體市值僅為美國同行的14%-15%,但其在全球創新貢獻中的比重已接近33%。這意味着,中國創新藥板塊仍處於“價值窪地”階段,全球資本重估才剛剛開始。
興業證券認為,創新藥板塊景氣度可持續,“創新+國際化”創新藥產業趨勢不變,始終是醫藥板塊的核心方向,政策支持+全球競爭力持續加強+商業化盈利兌現。同時,可關注基本面開始改善的創新藥產業鏈,海外業務方面訂單和業績已開始恢復,國內業務具備自主可控邏輯,上游業績已出現復甦趨勢。國內方面,2025年需求有望迎來複蘇,若經濟基本面預期轉好,消費醫療領域(醫療服務、中藥OTC與連鎖藥店等)基本面有望實現回升。同時,醫療器械2025年亦有望迎來改善。其中,百濟神州:國際化創新藥龍頭,預計2025年實現全面盈利,澤布替尼持續放量,CDK4等實體瘤管線陸續POC數據讀出展現遠期空間。恆瑞醫藥:創新藥龍頭,國內創新藥銷售進入加速放量週期,國際化BD質量持續提升海外空間可期。信達生物:IBI363在冷腫瘤及IO經治NSCLC中表現優異,有望成為重磅出海產品。國內商業化表現持續突破,在2024年實現首次Non-IFRS盈利的歷史性突破,邁向2027年200億元收入目標。2025年將有多個差異化早期管線讀出PoC數據,價值提升空間大。迪哲醫藥:舒沃替尼海外獲批在即,四代EGFRDZD6008和差異化BTK雙靶DZD8586持續展現POC數據。科倫博泰:SKB264國內商業化元年,TKI耐藥國內三期數據優異,差異化ADC管線有望持續兌現國際化。藥明合聯:ADC行業高景氣,預計2025年將迎來商業化項目,收入持續高增長、毛利率逐漸提升。華大智造:全球測序龍頭,下游需求回暖,海內外銷售環境改善,AI加持下游需求有望爆發。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