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港股市場創新藥相關指數近一年已經翻倍。如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漲131%、恆生創新藥指數漲127%、中証港股通創新藥指數127%、恆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漲124%。
持續上漲疊加資金流入,反映出市場對創新藥板塊的高度關注與信心修復。
對於創新藥市場持續升温,機構認為,這背後或是政策支持、資本加碼與產業成熟三大動能形成共振,推動創新藥價值持續釋放。
方正證券報告指出,醫藥行業熱情提升,最大助力來自創新藥商業模式的廣泛認可,龍頭創新藥公司正在逐步扭虧為盈,打破市場對於創新藥公司持續融資燒錢的固有認知,同時商業開發(BD)項目收款也進入常態化兌現階段。業內形容這個現象是中國生物技術的「DeepSeek時刻」,反映中國創新藥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的根本性提升。
高盛發佈的研報直言,中國Biotech板塊正進入結構性重估窗口期,當前中國生物技術公司整體市值僅為美國同行的14%-15%,但其在全球創新貢獻中的比重已接近33%。這意味着,中國創新藥板塊仍處於價值窪地階段,全球資本重估才剛剛開始。
國信證券研報認為,7月,醫保目錄及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調整正式啟動,今年首次新增的商保創新藥目錄,主要聚焦創新程度高、臨床價值大、患者獲益顯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暫時無法納入基本目錄的藥品,為創新藥發展提供更充足的經濟支撐;國產創新藥有望在醫保談判和商保的支持下,進一步實現銷售放量。海外市場方面,國產創新藥在ASCO、ADA等學術會議中讀出了優秀的臨床數據;隨着國產創新藥的臨床數據和臨床進度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越來越強,創新藥出海的趨勢不斷加強;CXO行業或將迎來反轉,推薦關注CDMO龍頭。投融資整體呈現回暖趨勢,臨床前CRO業務、臨床CRO業務、國內CDMO業務價格止跌回穩,隨着新簽訂單的穩步復甦,行業或將迎來反轉;國際CDMO業務方面,定價體系持續維持合理水平,疫情高基數影響已消化,從小分子、大分子、新興業務三個維度出發,推薦關注三類海外業務佔比較高的CDMO國際化龍頭企業。
本輪創新藥暴漲行情中,多隻創新藥相關ETF今年漲幅超80%,最高漲幅89.8%。
值得一提的是,本輪創新藥行情之前曾經歷了史詩級調整。
過去幾年,創新藥板塊遭遇罕見的歷史性下跌。從2021年6月到2024年8月,恆生醫療保健指數從8395點暴跌至1997點,跌幅高達76% 。
個股層面更是慘不忍睹,多數公司市值跌破現金儲備,市場信心降至冰點。大家都怕政策變、研發搞砸、公司沒錢撐不下去,一股腦全賣了。
最後經歷地獄級調整後,2025年港股創新藥大反轉,迎來戴維斯雙擊。
這事也帶來個挺實在的啟示:投資這東西,道理聽着都懂,最難的就是“熬得住”。
隨着市場情緒向暖,相信未來還會有一些處於谷底的板塊迎來反轉,也希望大家能在自己的能力圈中堅守屬於自己的價值,熬過黑暗迎接黎明的到來。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