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成交活躍,南向資金淨買入額已超過去年全年,IPO融資額也重回全球第一。
港交所數據披露,2025年上半年,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突破240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暴增118%。
截至週五,年內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9008億港元,相當於2024年全年總額的111.5%。
資金在爆買港股ETF。
港交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 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上升至338億港元,較去年暴增184%。
截至8月8日,年內資金淨流入超50億的股票型ETF基金有24只,淨流入額前5的股票型ETF中4只是港股。
港股通互聯網ETF年內資金淨流入額超330億元,是全市場ETF中唯一吸金超300億元的ETF。
港股相關ETF的漲幅,更是一騎絕塵。
年內ETF漲幅超50%的ETF有19只,其中18只投資於港股。其中,恆生創新藥ETF漲幅為97%,位居第一。
今年以來,港股漲幅位居全球前列。
恆生指數年內上漲23.92%,恆生國企指數年內上漲22.02%,恆生科技指數年內上漲22.21%,超過標普500(8.63%)等全球主要指數。
高盛等多家外資投行多次上調港交所的目標價。
花旗集團增持了22.5萬股港交所股份,最新持有港交所6349.47萬股,持股比例為5%,成為僅次於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的第二大股東。
險資繼續舉牌港股。
近日,弘康人壽通過港股通二級市場,買入港股上市公司港華智慧能源股票,持股比例達到5%,觸發舉牌。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信息顯示,今年以來,險資舉牌已經達到22次。梳理舉牌標的可以發現,險資偏好較低估值、較低波動、較高分紅、較高業績確定性等資產。
對於港股市場,國泰海通證券認為,全年南向增量供給望超1.2萬億,下半年港股是增量資金市,以內資機構為代表的南向資金仍有較為可觀的增配空間:
公募方面,若按港股基金合同規定的港股投資比例上限測算,預計全年公募基金總規模有望達3000-4500億元;
險資方面,受益於保費規模穩步增長,預計全年險資實際增量有望達2500-4000億元左右。
另外,近年來外資持續流出港股市場,當下外資配置中國資產的比例已降至歷史低位,接下來外資或將邊際改善,後續A股赴港融資節奏或加快,這或也將吸引國際長線資金。
海通國際指出,下半年港股牛市繼續,較A股或更優,預計下半年港股互聯網巨頭或將加大AI基礎設施領域的資本投入,大模型迭代與AI應用落地進度有望提速。當前港股互聯網估值並不算高,隨着本輪AI浪潮的產業週期向上趨勢進一步確認,有望推動相關的港股科技龍頭重新跑贏市場。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