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香港銀行業正面臨過去十年最大的資產質量壓力,但與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相比,風險仍遠低於當時水平。
資產質量與信貸風險方面,不良貸款比例正在上升。近期一些大型地產商的貸款風險事件表明,未來可能有更多企業面臨類似問題,銀行業需要時間消化相關壓力。
相關內容《大行》一文綜合券商對滙控(00005.HK)私有化恒生(00011.HK)最新觀點
他認為,香港商業房地產特別是寫字樓市場的風險更明顯,寫字樓價格從高位下跌約30%或更多,空置率達到較高水平,淨租金收入增長有限,相信未來三到五年都難以逆轉趨勢,可能迫使高槓桿的物業業主或地產商以較低價格出售。儘管商業房地產僅佔銀行貸款組合的8%,不足以引發系統性風險,但仍是香港銀行業的最大壓力來源。
內銀方面,他指中國銀行業的利潤增長預計在未來幾年平均僅為1%左右,淨息差將繼續下降。由於內銀在政策傳導有重要角色,因此中國政府不太可能允許銀行過於無利可圖,但難有快速的利潤增長。(ha/j)
AASTOCKS新聞